
张煌言(著名抗清英雄)
张煌言,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字玄着,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张煌言详细介绍
张煌言简介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着,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1645年(清顺治元年、明弘光元年)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
1664年(康熙三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嶴岛解散义军,隐居不出。是年被俘,后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
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张煌言生平
张煌言南明大臣、文学家。字玄着,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人。清顺治二年(1645),与钱肃乐起兵邑中,奉鲁王至绍兴监国,被鲁王任为翰林院编修、兵科给事中。顺治七年(1650),清军陷浙闽,鲁王退据舟山群岛。张煌言被任为兵部左侍郎。次年又奉鲁王入闽,与郑成功联合,其后数次攻入长江,打击清军。桂王在华南称永历帝,张煌言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后张煌言与郑成功分兵北征,攻入安徽后,兵败,只身潜行2000里返回台州。郑成功去台湾,张煌言于闽北困守。此后郑成功在台湾病故,永历帝在云南被害,鲁王亦死于金门,煌言孤立无援。康熙三年(1664),与清军海战惨败,退居悬岛,部伍散尽,因叛徒出卖而被俘。同年九月,清总督劝降无效后就义,葬西湖南屏山下。
作为抗清烈士,张煌言出入沿海长江,不断地给清军以威胁和打击,先后达19年之久。他在战斗生涯里所创作的诗文,充分表现了一位至死不屈的民族英雄的壮烈形像。《北征录》、《上监国启》等文与《滃洲行》、《闽南行》、《师次燕子矶》、《岛居八首》、《师次芜湖时余所遣前军已受降》等诗,描写了艰苦卓绝的战争生活,堪称明末浙东义军的“诗史”,《复郎廷佐书》、《上延平王书》、《奇零草序》、《答赵安抚书》等文及《述怀二首》、《北还入浙偶成》、《冬怀八首》、《闻家难有恸四首》、《被执过故里》等诗,都是抒情明志之作,表达了刚烈的民族气节和战斗豪情。其风格激昂慷慨、沉郁苍凉,蕴含有动人的悲壮之美。尤其是就义前所写的《甲辰八月辞故里》二首、《放歌》、《绝命诗》,全由血泪凝成,是传世之作。
张煌言诗文著作大半散佚。今有《张苍水集》行世。内收《冰槎集》、《奇零草》、《北征录》等。(1620-1664)汉族,南明将领、诗人,民族英雄。字玄着,号苍水。浙江鄞县人。崇祯举人。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13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20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20年。至清康熙三年(1644),见大势已去,隐居不出,被俘后遭杀害。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其诗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滃州行》、《闽南行》、《岛居八首》、《冬怀八首》等诗抒情言志,表现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尤其是《甲辰八月辞故里》2首及《放歌》、《绝命诗》,写于就义之前,饱含血泪,是传世之作。亦能文,较著名的有《北征录》、《上延平王书》、《奇零草序》等。今有《张苍水集》。抗清民族英雄。曾官至南明兵部尚书。为人刚正不阿,能文能武,立志报国济民。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擒杀弘光帝。张煌言与刑部员外钱肃乐、浙东志士董志宁等遂组成数千人的队伍在宁波城隍庙集会,拥立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张煌言亲赴台州迎鲁王,被授以“行人”之职,至绍兴,又被授以翰林修撰,并任“入典制诰,出领军旅”之事。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