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精选 > 辛弃疾 查看格言:《临江仙(醉宿崇福寺,寄佑之弟,佑之以仆醉先归)》辛弃疾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临江仙(醉宿崇福寺,寄佑之弟,佑之以仆醉先归) 辛弃疾)

《临江仙(醉宿崇福寺,寄佑之弟,佑之以仆醉先归)》辛弃疾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临江仙(醉宿崇福寺,寄佑之弟,佑之以仆醉先归) 辛弃疾)

 时间:2024-08-14 11:10:19 来源:人生格言 
《临江仙(醉宿崇福寺,寄佑之弟,佑之以仆醉先归)》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莫向空山吹玉笛,壮怀酒醒心惊。
四更霜月太寒生。
被翻红锦浪,酒满玉壶冰。
小陆未须临水笑,山林我辈钟情。
今宵依旧醉中行。
试寻残菊处,中路侯渊明。

分类: 临江仙

作者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临江仙(醉宿崇福寺,寄佑之弟,佑之以仆醉先归)》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临江仙(醉宿崇福寺,寄佑之弟,佑之以仆醉先归)》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要在空山吹奏玉笛,醒来后心情惊疑。
在四更时分,寒霜和明月一起降临。红色的涟漪被翻动,酒满了冰凉的玉壶。
小陆不必站在水边嬉笑,山林中的我们深深相爱。
今夜依然醉醺醺地行走。试着去找残存的菊花,像侯渊明一样坚持中道。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醉酒之人的心情和思绪。诗人不希望在寂静的山林中吹奏玉笛,因为他担心自己醒来后会感到迷惑和恐惧。在深夜的时候,冷霜和明亮的月光一同降临,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他心中的涟漪被酒的影响翻动,酒满了他手中的冰凉玉壶。诗人告诉小陆不要在水边嬉笑,因为他们这些在山林中的人已经深深地相爱了。今夜,他依然醉醺醺地行走。他试图寻找残存的菊花,象征着他希望在人生中能坚持中道,就像古代文人侯渊明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以醉酒者的视角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人通过描绘寂静的山林、寒冷的月夜和醉意的内心,表达了对生活的沉思和感慨。他在酒的陶醉中,对人生的迷茫和心灵的震撼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诗中的红锦浪和玉壶冰则通过形象的描绘,增加了对酒的感觉和意境的表达。最后,诗人试图通过寻找残存的菊花,借用侯渊明的形象,寄托了他对坚持中道和追求真实的信念。

整首诗词以醉酒、山林和追求真实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示了作者辛弃疾的独特情感和思想。这首诗词在形象的描写和意境的表达上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展示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临江仙(醉宿崇福寺,寄佑之弟,佑之以仆醉先归)》辛弃疾 拼音读音参考

lin jiāng xiān zui su chong fu si, ji you zhī di, you zhī yǐ pū zui xiān guī
临江仙(醉宿崇福寺,寄佑之弟,佑之以仆醉先归)

mo xiang kōng shān chuī yu di, zhuang huai jiǔ xǐng xīn jīng.
莫向空山吹玉笛,壮怀酒醒心惊。
si gēng shuāng yue tai han shēng.
四更霜月太寒生。
bei fān hong jǐn lang, jiǔ mǎn yu hu bīng.
被翻红锦浪,酒满玉壶冰。
xiǎo lu wei xū lin shuǐ xiao, shān lin wǒ bei zhōng qing.
小陆未须临水笑,山林我辈钟情。
jīn xiāo yī jiu zui zhōng xing.
今宵依旧醉中行。
shi xun can ju chu, zhōng lu hou yuān ming.
试寻残菊处,中路侯渊明。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