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草残阳三万顷。
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
几许凄凉须痛饮。
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
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不是离愁难整顿。
被他引惹其他恨。
分类: 蝶恋花
作者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蝶恋花》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蝶恋花·衰草残阳三万顷》
衰草残阳三万顷,
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
几许凄凉须痛饮,
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
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不是离愁难整顿,
被他引惹其他恨。
中文译文:
衰败的草地,残余的夕阳遍布三万顷,
尽管孤零雁影飞过天际。
有多少悲凉需要痛饮,
行人只能在江边自醒。
重逢的机会少,离别的时刻多,看着双鬓渐渐苍老,
千丝万缕的情丝纠缠,更不用说新近的疾病。
并非是离愁难以整理,
却因为他引发了其他的怨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为宋代辛弃疾所作,以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和痛苦情感。
首句“衰草残阳三万顷”,描绘了一片衰败的景象,暗喻了作者内心的凄凉。衰败的草地和残余的夕阳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状态。
接着,诗中出现了“天外孤鸿影”,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感。这里的“孤鸿影”象征着独自飞行的孤雁,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离愁别绪。
诗的下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和病痛的痛苦。行人只能在江边自醒,意味著作者在离别中得到了觉醒和领悟,但仍然难以摆脱内心的痛苦。
诗中提到“重逢的机会少,离别的时刻多”,表现了作者对于离别频繁而重逢稀少的心情。他看着自己的鬓发渐渐苍老,体验到了岁月的无情和变迁。
最后两句“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表达了作者对于离愁的无奈和愤懑。作者认为自己的离愁并非难以整理,而是被他人所引发的其他怨恨所困扰。
整首诗通过描绘衰败的自然景物和表达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展示了辛弃疾才情横溢的写作风格,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于离别和痛苦的深刻体验。这首诗在宋代词坛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蝶恋花》辛弃疾 拼音读音参考
die lian huā
蝶恋花
shuāi cǎo can yang sān wan qǐng.
衰草残阳三万顷。
bu suan piāo ling, tiān wai gū hong yǐng.
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
jǐ xǔ qī liang xū tong yǐn.
几许凄凉须痛饮。
xing ren zi xiang jiāng tou xǐng.
行人自向江头醒。
hui shǎo li duō kan liǎng bin.
会少离多看两鬓。
wan lǚ qiān sī, he kuang xīn lai bing.
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bu shi li chou nan zhěng dun.
不是离愁难整顿。
bei tā yǐn rě qi tā hen.
被他引惹其他恨。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