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王逢原三首》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思王逢原三首》
蓬蒿今日想纷披,
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
微言唯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
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
欲欢无复似当时。
中文译文:
蓬蒿今日想纷披,
荒野中的蓬蒿今天想要纷纷披散,
冢上秋风又一吹。
坟墓上的秋风再次吹过。
妙质不为平世得,
卓越的才华不为尘世所得,
微言唯有故人知。
微言细语只有亲近的人才能理解。
庐山南堕当书案,
庐山南部坠入我的书案,
湓水东来入酒卮。
湓水从东方流入我的酒杯。
陈迹可怜随手尽,
一切留下的痕迹可怜地随手消逝,
欲欢无复似当时。
欲望的喜悦再也无法与过去相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他的故友逢原的三首诗中的第一首。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蓬蒿和秋风象征着荒芜和凄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诗人说妙质不为平世所得,微言只有故人知,表达了自己才华卓越但却不被世人理解的感受。这里的微言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绪,只有亲近的人才能领悟。
接下来,诗人以庐山和湓水为象征,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庐山坠入书案,湓水流入酒卮,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中故友的存在。然而,陈迹随手尽,欲望的喜悦再也无法与过去相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故友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故友的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尽管被世人误解,但只有亲近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思王逢原三首》王安石 拼音读音参考
sī wang feng yuan sān shǒu
思王逢原三首
peng hāo jīn ri xiǎng fēn pī, zhǒng shang qiū fēng you yī chuī.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miao zhi bu wei ping shi de, wēi yan wei yǒu gu ren zhī.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
lu shān nan duo dāng shū an, pen shuǐ dōng lai ru jiǔ zhī.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chen jī kě lian sui shǒu jǐn, yu huān wu fu shi dāng shi.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