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
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着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食荔支二首(并引)》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食荔支二首(并引)》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谛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中文译文:
天南地北来往的旅行者,飞翔多次经历寒冷和炎热。
欢乐是一种乐趣,离别却带来苦楚,其中更有许多痴迷的男女。
你应该有话要说,可是千山万水,万里云层中,只有影子向着谁去?
横跨汾河的路上,孤寂当年的箫鼓声。荒凉的烟雾依旧笼罩着平原。
招魂的歌声,有些可叹,山鬼在暗中观看风雨。天空也嫉妒,
不肯相信,黄土中的黄莺和燕子。千秋万古,
留待骚人来临,狂歌畅饮,前往雁丘之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的《食荔支二首(并引)》,通过写食用荔枝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恋之情和对离别的痛苦之感。
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身处异乡的情景,用“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表达了他多次旅行的辛苦和经历。然后,他表达了欢乐和离别的双重情感,认为在离别中有一种特别的痴迷之情。
接下来,诗人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如“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强调了离家之远。他还借用了“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来形容自己孤独的旅途和记忆中寂寞的音乐声。他提到“招魂楚些何嗟及”,暗示着他思念故乡亲人的心情。
最后,诗人展现了对家乡的留恋之情和对文人境界的追求。他提到“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表达了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流传千秋万代,等待将来的文人来欣赏。他表示自己愿意狂歌畅饮,前往雁丘之地,寻求灵感和创作的境地。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文人境界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和拟人等,使诗意更加深远而富有感染力。这首诗通过描绘食用荔枝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和对离别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诗歌传世的渴望。
《食荔支二首(并引)》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shi li zhī er shǒu bing yǐn
食荔支二首(并引)
hui zhōu tai shǒu dōng tang, ci gu xiāng chen wen hui gōng, tang xia yǒu gōng shǒu zhi li zhī yī zhū, jun ren wei jiāng jūn zhī.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
jīn fēng da shu, shǎng dan zhī yu, xia dǎi li zu, qi gāo bu kě zhi zhě, zong yuan qǔ zhī.
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cheng xiang ci tang xia, jiāng jūn da shu pang.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yan yun pian huǒ shi, rui lu zhuo tiān jiāng.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liao zǐ chui xiān shu, gāo hong gua yuǎn yang.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fēn gān bian ling xia, yě dao hēi yī lang.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luo fu shān xia si shi chūn, lu ju yang mei ci di xīn.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ri dan li zhī sān bǎi kē, bu fang zhǎng zuo lǐng nan ren.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