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余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鲩公。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着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开先漱玉亭》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开先漱玉亭》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壮丽的自然景观,并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和意境。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开先漱玉亭》
高岩下赤日,
深谷来悲风。
擘开青玉峡,
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
古潭摇清空。
余流滑无声,
快泻双石谼。
我来不忍去,
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
沉沉水精宫。
愿随琴高生,
脚踏赤鲩公。
手持白芙蕖,
跳下清泠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水景色的壮丽景观,展示了苏轼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在高岩下,红日升起,山谷中吹来凄凉的风。苏轼用"擘开青玉峡"来形容山间的峡谷,仿佛是打开了一条玉质的通道。接着,两条白龙从峡谷中飞出,形成了壮丽的景象。
诗中还描绘了瀑布飞溅的景象,"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瀑布的水花散开如同飞舞的霜雪,潭水摇曳着清澈的空气。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水流静静地滑过,没有任何声响,宛如无声的音乐。苏轼表达了自己对这美景的留恋之情,他不愿离开,想要乘着月亮的轮舞离开东方的飞桥。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神话的意象,提到了白银阙和水精宫,这些都是神话故事中的景点。苏轼表示自己愿意与这些神话中的美景结伴同行,脚踏着赤鲩公(传说中的神兽)的背上。最后,他手持白芙蕖(一种白色的花朵),跳进清泠的水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苏轼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自由、浪漫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神话世界的憧憬,通过将自己融入到自然景色和神话中,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和美好的情感。
《开先漱玉亭》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kāi xiān shu yu ting
开先漱玉亭
gāo yan xia chi ri, shēn gǔ lai bēi fēng.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bo kāi qīng yu xia, fēi chū liǎng bai long.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luan mo san shuāng xuě, gǔ tan yao qīng kōng.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yu liu hua wu shēng, kuai xie shuāng shi hong.
余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
wǒ lai bu rěn qu, yue chū fēi qiao dōng.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dang dang bai yin quē, chen chen shuǐ jīng gōng.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yuan sui qin gāo shēng, jiǎo ta chi hǔn gōng.
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鲩公。
shǒu chi bai fu qu, tiao xia qīng ling zhōng.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