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精选 > 刘禹锡 查看格言:《淮阴行五首》淮阴行五首刘禹锡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

《淮阴行五首》淮阴行五首刘禹锡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

 时间:2024-09-10 15:43:17 来源:人生格言 
《淮阴行五首》 刘禹锡 唐代 刘禹锡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
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
今日转船头,金乌指西北。
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
船头大铜镮,摩挲光阵阵。
早早使风来,沙头一眼认。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隔浦望行船,头昂尾幰幰。
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

分类: 重阳节登高写景抒情

作者简介(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淮阴行五首》刘禹锡 翻译、赏析和诗意

《淮阴行五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淮阴市的船上观景的情景,表达了对美景和旅途的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
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
今日转船头,金乌指西北。
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
船头大铜镮,摩挲光阵阵。
早早使风来,沙头一眼认。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隔浦望行船,头昂尾幰幰。
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

中文译文:
聚集的淮阴市,竹楼沿岸而立。
美好的阳光升起,乌鸦飞过惊动船身。
今天转动船头,金乌指向西北。
烟波与春草,千里间色彩相同。
船头的大铜铃,发出清脆的声音。
早早地带来了风,沙头一眼就能辨认。
令人羡慕的是什么?羡慕郎船尾的燕子。
它们沾着泥土在樯竿上筑巢,一夜不离不弃。
隔着浦口望着行驶的船,头抬得高高的,尾部轻轻摆动。
可惜傍晚时分,清淮的春浪变得柔软起来。

诗意和赏析:
《淮阴行五首》以描写淮阴市的船上景色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旅途中美景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诗中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了淮阴市的繁华景象,描绘了阳光、乌鸦和烟波春草等元素,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视觉感受之中。

诗人通过船头的大铜铃、摇动的船尾燕子等细节描写,增加了诗词的生动性和艺术感。船头的大铜铃摩挲发出阵阵光芒,既使得船行更为安全,也为整个船行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船尾的燕子衔着泥土在船身樯竿上筑巢,表达了燕子对家园的眷恋和船上旅人对归途的期盼。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遗憾,当晚上来临时,清淮的春浪变得柔软,意味着船行进入了夜晚,也暗示了旅途的不可逆转和时光的流逝。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旅途中,使人感受到旅行的美丽和短暂的同时,也唤起了对家园和归途的思念和珍惜之情。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细腻的艺术触觉和对自然景色的敏感洞察力,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淮阴行五首》刘禹锡 拼音读音参考

huai yīn xing wǔ shǒu
淮阴行五首

cu cu huai yīn shi, zhu lou yuan an shang.
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
hǎo ri qǐ qiang gān, wū fēi jīng wǔ liǎng.
好日起樯竿,乌飞惊五两。
jīn ri zhuǎn chuan tou, jīn wū zhǐ xī běi.
今日转船头,金乌指西北。
yān bō yǔ chūn cǎo, qiān lǐ tong yī se.
烟波与春草,千里同一色。
chuan tou da tong huan, mā sā guāng zhen zhen.
船头大铜镮,摩挲光阵阵。
zǎo zǎo shǐ fēng lai, shā tou yī yǎn ren.
早早使风来,沙头一眼认。
he wu ling nong xian, xian lang chuan wěi yan.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
xian ni chen qiang gān, su shi zhǎng xiang jian.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ge pǔ wang xing chuan, tou ang wěi xiǎn xiǎn.
隔浦望行船,头昂尾幰幰。
wu nai wǎn lai shi, qīng huai chūn lang ruǎn.
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