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江多风飙,云雨昼夜飞。
茅轩驾巨浪,焉得不低垂。
游子久在外,门户无人持。
高岸尚如谷,何伤浮柱欹。
扶颠有劝诫,恐贻识者嗤。
既殊大厦倾,可以一木支。
临川视万里,何必阑槛为。
人生感故物,慷慨有馀悲。
分类:
作者简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水槛》杜甫 翻译、赏析和诗意
《水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苍江多风飙,云雨昼夜飞的景象,以及作者游子久在外,门户无人持的境况。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自身的遭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苍江多风飙,云雨昼夜飞。
茅轩驾巨浪,焉得不低垂。
游子久在外,门户无人持。
高岸尚如谷,何伤浮柱欹。
扶颠有劝诫,恐贻识者嗤。
既殊大厦倾,可以一木支。
临川视万里,何必阑槛为。
人生感故物,慷慨有馀悲。
诗意和赏析:
《水槛》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江风、云雨等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诗中的苍江多风飙,云雨昼夜飞,形容了自然界的狂猛和变幻,与诗人游子久在外、门户无人持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茅轩驾巨浪,焉得不低垂,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的困顿和无奈。
诗中还提到了高岸尚如谷,何伤浮柱欹,意味着即使是高大的建筑物也可能倾覆,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扶颠有劝诫,恐贻识者嗤,诗人担心自己的感慨会被人嘲笑,但他仍然坚持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最后,诗人提到临川视万里,何必阑槛为,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认为人生应该超越狭隘的视野,放眼于更广阔的世界。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自身遭遇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不可预测性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慷慨和悲伤。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观察,展现了杜甫独特的诗歌才华。
《水槛》杜甫 拼音读音参考
shuǐ kǎn
水槛
cāng jiāng duō fēng biāo, yun yǔ zhou ye fēi.
苍江多风飙,云雨昼夜飞。
mao xuān jia ju lang, yān de bu dī chui.
茅轩驾巨浪,焉得不低垂。
you zǐ jiǔ zai wai, men hu wu ren chi.
游子久在外,门户无人持。
gāo an shang ru gǔ, he shāng fu zhu yī.
高岸尚如谷,何伤浮柱欹。
fu diān yǒu quan jie, kǒng yi shi zhě chī.
扶颠有劝诫,恐贻识者嗤。
ji shū da sha qīng, kě yǐ yī mu zhī.
既殊大厦倾,可以一木支。
lin chuān shi wan lǐ, he bi lan kǎn wei.
临川视万里,何必阑槛为。
ren shēng gǎn gu wu, kāng kǎi yǒu yu bēi.
人生感故物,慷慨有馀悲。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