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鹧鸪,朝朝暮暮啼复啼,啼时露白风凄凄。
黄茅冈头秋日晚,苦竹岭下寒月低。
畲田有粟何不啄,石楠有枝何不栖。
迢迢不缓复不急,楼上舟中声暗入。
梦乡迁客展转卧,抱儿寡妇彷徨立。
山鹧鸪,尔本此乡鸟,生不辞巢不别群,何苦声声啼到晓。
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
分类: 送别战争祝福
作者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山鹧鸪》白居易 翻译、赏析和诗意
《山鹧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
中文译文:
山鹧鸪,朝朝暮暮啼复啼,
啼时露白风凄凄。
黄茅冈头秋日晚,
苦竹岭下寒月低。
畲田有粟何不啄,
石楠有枝何不栖。
迢迢不缓复不急,
楼上舟中声暗入。
梦乡迁客展转卧,
抱儿寡妇彷徨立。
山鹧鸪,尔本此乡鸟,
生不辞巢不别群,
何苦声声啼到晓。
啼到晓,唯能愁北人,
南人惯闻如不闻。
诗意:
这首诗以山鹧鸪的啼声为主题,描述了山鹧鸪在清晨和黄昏时不断啼叫的情景。它的啼声伴随着露水的洒落和凄凉的风声。诗人通过描绘黄茅冈和苦竹岭的秋日景色,以及畲田和石楠树上的食物,表达了山鹧鸪找食的真实情况。诗中还描绘了一座楼上和一艘船中传来的微弱声音,以及一个迁徙的人在梦中辗转的场景。最后,诗人表达了山鹧鸪作为本土鸟类的特点,它们生活在这里,不离巢穴,也不离开同伴,诗人对它们不断啼叫到黎明感到惋惜,认为只有北方人才能感受到它们的哀婉之音,而南方人却习以为常。
赏析:
《山鹧鸪》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山鹧鸪的啼叫声展现出一种凄凉和孤独的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如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声音的隐约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绪。诗人通过山鹧鸪的啼叫,抒发了自己迁徙生活和寂寞困苦的心境,以及对故乡和家庭的思念之情。他通过对山鹧鸪的描绘,寄托了自己的感情与心境,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对生活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的共鸣。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山鹧鸪》白居易 拼音读音参考
shān zhe gū
山鹧鸪
shān zhe gū, zhāo zhāo mu mu ti fu ti, ti shi lou bai fēng qī qī.
山鹧鸪,朝朝暮暮啼复啼,啼时露白风凄凄。
huang mao gāng tou qiū ri wǎn, kǔ zhu lǐng xia han yue dī.
黄茅冈头秋日晚,苦竹岭下寒月低。
shē tian yǒu su he bu zhuo,
畲田有粟何不啄,
shi nan yǒu zhī he bu qī.
石楠有枝何不栖。
tiao tiao bu huǎn fu bu ji, lou shang zhōu zhōng shēng an ru.
迢迢不缓复不急,楼上舟中声暗入。
meng xiāng qiān ke zhǎn zhuǎn wo, bao er guǎ fu pang huang li.
梦乡迁客展转卧,抱儿寡妇彷徨立。
shān zhe gū,
山鹧鸪,
ěr běn cǐ xiāng niǎo, shēng bu ci chao bu bie qun, he kǔ shēng shēng ti dao xiǎo.
尔本此乡鸟,生不辞巢不别群,何苦声声啼到晓。
ti dao xiǎo, wei neng chou běi ren, nan ren guan wen ru bu wen.
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