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复杂故事》是一部由周冠威执导,朱芷莹 / 张学友 / 车婉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复杂故事》观后感(一):因为混乱而“复杂”(《一个复杂故事》影评)
作为一个观众,出于对张学友的喜欢而去看了这部电影;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出于对这部所谓投资700万,请到一班名角免费撑场,结合“工业美学”与“学院创意”的毕业生作品的尊重而去看了这部电影。显然,前者的表演让是让我觉得这部电影还算值回些许票价的唯一原因。一句话总结就是:根据小说改编,却没有了小说的精巧。技术的拼贴起了反效果,没有升华电影的质感,反而让电影因为混乱而“复杂”。 (评分的三星,有一颗是专门给学友的,原因见文末。)
叙事上试图从不同人的视角来讲述一个人的故事,然而因为剧情安排的散乱,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好的一个故事被硬生生分为三段。故事从代孕开始,几经波折,看了大半还是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全片没有基调,或者说基调过于碎片化而晦涩难懂,以至于需要在第三部份通过角色之口来“宣告”天下。当中穿插的或带有意指的空镜,或如MV一般的小清新特写,都让本已经够杂乱的电影变得更为杂乱。在各种意味不明里迎来最后的结局,却并没有像小说里那样起到让观众恍然大悟的作用,反而让观众更加不明白这到底是个什么故事。
片子还是有在试图探讨现实探讨社会的,拜金也好,冷漠也罢,在更为深入的呈现或者分析前把责任统统推给了外界推给了上一代。在一篇主创访谈的文章里,曾看到导演说这是一个“香港故事”,然而个人感觉,片中关于“香港”的叙事主要集中在区律师身上,她是一个典型的香港人,在最初说香港人只是“一世搵食”,中段又说香港人“都很善忘”。经历过这个代孕女刘娅子的故事后,她意识到了拜金、冷漠都是不好的,变得近人情撒真心。这种脸谱化的“香港故事”味如鸡肋,而最要命的是,这种转变显得十分牵强。
至于女主人公刘雅子,小说中并未明显道出故事发现的时地,而导演考虑到香港人的的接受度把她设定为来香港念书的“港漂”(他认为在港人眼中“港漂”为钱代孕显得比较合理,容易被港人接受)。本以为有这样角色设定的电影,在代孕、堕胎等议题之外,或多或少会提及“中港矛盾”、“双非单非”、“港漂抢占资源”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没想到全然未谈,反倒显得这个角色设定多此一举——尤其是后半段,几乎完全放弃了这一设定,陡然变成歌颂以刘雅子为代表的女性坚强自由及身份认同的释放,令人摸不清头脑。
小说的复杂在于关系的复杂,刘雅子的女同身份贯穿始终,慢慢浮现,双胞胎身份之谜,郁彰的追求,罗君的体谅,郁家人的喜爱与迁怒,穿插其中,共同成为了这个“复杂故事”。到了电影里,很多原本的深刻变成皮毛,很多毫无干系的边角变成重心,本末倒置,最后收不回来,电影突兀的结尾即为佐证。原本对学生毕业作品是不用如此苛刻的,然而看到宣传语,不禁哂笑:打着“第一部结合工业美学与学院创意”的名号,假以创新之名。如果说这就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也算懂了为何现在的香港影视业青黄不接。
也许因为期望太高,所以看完才会如此失望。岁末年初涌现出几部还算不错的港产片,即使如此,港片的未来还是在这些初出茅庐的青年电影人手中,或带来希望,或彻底绝望,就看他们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解读当下,解读电影与现实的辩证关系了。
扯得远了些,最后再说个花絮。因为舒琪请到张学友出演男主角,才把原来被设定为富二代、玩世不恭的郁彰改成了这个款款深情的“有钱人里算是有文化”的艺术家。坦白说,学友的演出“拯救”了差点成为MV的第二段,因此必须专门给他点个赞。至于第三部份,刘雅子“出柜”那里的场景,电梯和楼梯让人联想到《得闲炒饭》。
【Copyright ? 2014 www.AKIRASTAR.com(独孤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复杂故事》观后感(二):与原作的对比,随便说两句
内有大量剧透慎入
原作者只针对代孕这件匪夷所思的现代畸形产物,继而围绕代孕牵出形形色色有这样那样缺陷的人物,中港矛盾那些是全没有的,香港也有穷亲戚吸血,香港才流行卖肉养孤儿,香港至爱表现恶家嫂占尽便宜护住头家。
所以原作中女主并非内地人而是道地香港人,但即使人在家乡念书亦不得归家,原因是“大嫂忽然成为刘家之王,并把雅子(女主)请去住宿舍。”
寻找代孕的阔太则是一名富家女而非女明星,为了挽救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而寻找代孕,因离婚而终止合约,讽刺的是她的嗜好是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标榜自己的爱心与优雅,但却冷血地将一对婴儿作为随时可以杀死的筹码。
原作中没有大学男友这条好无谓的线,女主由始至终自食其力。
最令我匪夷所思的是张学友,男主这个角色影片设定几乎照搬原作,不同的地方大概在于原作加了一条很重要的设定是男主是大学教授,但即使不不是教书的,一个办过杂志、较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说出:“我希望你不要把我当做有钱人。”这种诡异的台词的。
男女主从初相遇谈论孩子的归属到发展出复杂的关系,这中间两个人始终都保持教养,“要订合约”云云,从未出现。
塑造人物的差异导致故事走向的差异,我赞同影片要有思考,但导演思考到什么呢?不论张学友还是车婉婉的角色似乎都从女主的圣光中领会到钱不是万能的,钱不能代表一切,而女主最终扣在了想做回一个平凡的女生(那她现在哪里是不平凡?)
如果绞尽了脑汁思考出这两件事,上帝的确要发笑的。
原作的女主更加圣光普照,但却并不能影响所有人的看法与价值观,不论律师还是医生都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比如将所有事情按照利益划分价值,亦或阔太的他们不是我的孩子但也不是你的孩子等等,复杂社会本就有不同的层次划分与角色分配,对与错视乎个人立场。
有趣的是书中提到女主在医院遇到这样一对姐妹:
“她是我亲妹,她是我代母。”
那位太太解释:“我不能生育,我妹妹当我代母,这是她第三个孩子,开头,我也不能接受,明明是阿姨,怎么又成为生母?但是医生说,这好比捐赠器官,是世上最慷慨的帮助。”
“有人责备医生扮演上帝角色,我们看法稍微不同,医生不过是协助上帝决定应该拥有子女的人,你说是不是?”
雅子点头:“令妹有收取酬劳吗?”
少妇笑:“怎么会,我俩是亲姐妹。”
一件事的另一面。
所以我说学生可以学习技术,但要如何去学习品位与内蕴呢?一个读了十几二十年书的人,仍然坚持所有人应得一种看法,对与错停留在四十年之前,硬件再好也没用。
以及,这本书在亦舒的作品中实在算不得上乘。
《一个复杂故事》观后感(三):进军工业路漫漫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涉及轻微的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十多年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一直受困于无法输出导演,安于自嘲。当年,这所学校专门为共和国培养导演,父业子传,一时风光无二。一直到最近一年,乌尔善和赵薇等人出现,困局似乎得以缓解。演员出身、导演系MFA的赵薇以毕业作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大赚,这部电影号称被打99分,七亿票房给青春明码标价,令学校和导演系脸面有光。 对电影学院来说,从当初学习大师艺术片转向市场主导的商业片,这中间的确实有如分娩阵痛。试想,学的和拍的不是一回事,练再多手都无济于事。难怪有人说,问题就出在教育方式,编剧、导演的基础可以学可以教,但要把你直接教成一个出色的编剧导演,那还看上天造化。1999年毕业的程耳,磨到去年才拍出一部《边境风云》,已属不易。更多年轻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很难获得执导的机会(电影学院是一个注重本科嫡系出身的学校)。要知道,票房如此高歌猛进,国家专门扶植年轻导演拍摄长片的基金计划,一个都没有,这也加大了年轻导演进军工业的困难。虽然,想拍摄一部好片子不一定要有钱,但是如果想进军工业,一部全面铺开宣传的片子就需要几百万,那够年轻导演拍摄一两部低成本电影了。 有鉴于此,香港演艺学院(HKAPA)提出了在工业内学习和拍片的目标口号,注重实践。于是,这才有了第一届MFA毕业生拍摄的《一个复杂故事》,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完成了这部进军工业的长片作品,完全区别于过往的师傅带徒弟。 然而,问题随之而至。《一个复杂故事》定位于工业,类型却不明晰。譬如用粗暴的商业艺术二分法,它很难被归类。说商业吧,没冲突,也缺乏看点。说艺术吧,代孕生子的故事有够通俗狗血的。如果这样来看,它的标签反而是偏向文艺片——华语电影特有的一种电影类型,强调主人公的内心冲突和道德困境。 在安乐近乎不考虑收回投资的前提下,《一个复杂故事》没有放开手脚,助长了个人的东西,实在不应该。在这里,也不是说商业就一定比文艺好,可《一个复杂故事》的三段式,横竖看都不像一个能推向市场的东西,而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练习作——相当无措。何谓个人的东西?影片开场和结尾都有一大段独白,故作文艺腔,实在是一憾事。通片独白太多,轻飘飘的,没有真正的着力点。也许编导有意通过这种表现方式去推演亦舒的原着文本,可是,这样的处理手法令电影显得局促。 如果要直刺要害,《一个复杂故事》的女主演选角失败。朱芷莹演得不像孕妇不说,她那眉目也不像内地女生。偏偏这个人物还贯穿三个段落,一人毁全片。对比下唐晓白《爱的替身》里面的杨舒婷,两部电影半斤八两,演的都是年轻孕妇角色,水平差距一面了然。 三段式故事也不是不好,但放在这部电影,全无必要。三个故事没有藕断丝连之感,堆一起又丧失了回味空间。反过来看,一个复杂故事其实一点都不复杂,可是,被人为拆成三段后,这个故事变得有些复杂起来。包括引入同性拉拉的元素,看得出创作者有意想拓深主题,无奈事倍功半。毕竟你论点不好,论据再多也无济于事。 再有,《一个复杂故事》的很多段戏前后不连贯,总体更像学生练手,真应了他们本意。某一段练下色彩,某一段主拍对话,某一段玩下大师空镜,总之整体风格不搭,看下来有一种接连断气的难受劲。 其实,女人的生育权、母亲与儿子是一个传统的道德问题,哪怕引向内地同香港的位置关系也无妨。在内地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一个复杂故事》还用白描的方式去回应,多少有些跟不上时代。无论创作者认为他们表现得有多动荡和剧烈,在我看来,《一个复杂故事》根本没有道出真正的问题所在。 最后,回到原著作者亦舒,有亦舒迷认为这个故事不得精髓。实际上,得知亦舒弃子33年的故事后,我当然会认为,现实的人生故事永远比笔下的精彩。现实人物立体,有多方观点参照。而作者笔下的,多少还是单向性的,完全出自编撰。这恐怕也是我最为困惑的,《一个复杂故事》甚至不是一篇真实的社会新闻,缺乏真正的代入感。或许,这也是很多负面感受的源头,过于无知少女心。单以这部电影来看,进军工业路漫漫。【北京青年报】
《一个复杂故事》观后感(四):人见人爱的女主
电影三颗星,加一颗给张学友。
电影探讨人生的选择,特别是女性。都是不走寻常路的主,女主的倔强,律师的专业,富二代的动心容易的让人不敢相信,还有前妻的精明算计和世俗。
故事情节略零散,要讲的情节太多,人物的情结也太多。感觉女主真的是人见人爱,一次次逃离,一次次遇险。不过每次遇到困难都有人出手相救,死心塌地的男友,执意追求的富二代,暗生情愫的律师,让我以为产科医生也要爱上她。
感觉近几年歌神的影片《男人四十》、《全城热恋》还有这个都是和爸爸有关的角色。可能家庭、孩子对他真的特别重要,被唱歌耽误的影帝名不虚传。爸爸可能是他最看重的一个身份了。
《一个复杂故事》观后感(五):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嘛
香港片,封面有张学友,看开头,才发现写着友情客串张学友...还好,其实张学友的戏份有不少了,算是一个配角了。女主是一个大陆去香港的大学生,为了急着手术的哥哥筹钱而去帮有钱人做代孕,过程中当然少不了和男友分手的戏份,然后怀孕之后突然雇主说孩子不要了,女主为了肚子里的生命当然要反抗啦。雇主是应采儿,她想生个孩子绑住老公张学友,瞒住张学友搞代孕,再后来,张学友还是要离婚,再后来,张学友就想和女主在一起,反正孩子是自己的,再后来呢,女主男朋友又出现啦,再后来呢,张学友安排女主去了加拿大生小孩,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嗯,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嘛...还是没看懂,看来我的电影欣赏能力弱了很多呢。
《一个复杂故事》观后感(六):一个很复杂的故事不怕植入广告
刚看到 看电影 一篇写黑泽明天皇导演和他的御用武士演员三船敏郎的文章, 原来大牌的他们也遭遇到商家要求植入广告问题, 黑泽导演看到那镜头坚决要剪掉, 三船先生答应了人家, 劝阻不成, 不敢逆恩师的意, 后来要再花钱补拍.
联想到我看 一个复杂故事 发现有个镜头向牛奶瓶商标推去, 完场后向主持映后问答的策展人麦先生表示关注 (不好意思直接跟在旁边的新人周冠威导演说), 可能是我太敏感, 再回想片尾字幕并没有牛奶公司名.
我这样敏感是因类似镜头最近 3年真看到不少, 而实情是早在四十年前三船也遇到了.
可能导演/摄影师的场面调度镜头运\用是那样, 从小东西拍起再慢转向女主.
或者牛奶瓶的英文, 我不懂, 可能暗示到女主当时处境 / 心情 / 状况.
再可能导演摄影师一种怀缅, 借此怀念当年情, 我也时时怀念小时喝的益力多.
最可能是 道具人员在这租的海滩士多找到的牛奶就刚好就这牌子…
我想太多了……
此片最得我心的是剧情结构, 分了三个人的视点来说这一个复杂的故事, 颇有我今年刚在大银幕看的 公民凯恩/大国民 的风韵, 多人视点合成一个人生, 完成会有难度, 新人就是有胆 (够胆做又有吉士[勇气英文音译]), 挑战成功, 周冠威导演兼编剧出手不凡
lt; 一个复杂故事 是集合周生为首一班演艺学院高才的成果, 在恩师舒琪先生拉线下, 找来杜琪峰导演的银河映像.张学友先生.叶德娴小姐.车婉婉小姐等玉成这部毕业作, 成果我看是更胜票房大收的另一毕业作 致青春 不止一筹.
原着是香港著名作家亦舒小姐八十年代的小说, 我没看过, 导演说, 剧情跟原着分别不大, 只缩短了, 没拍小孩出生后那几年的部分. 这是改编电影常见. 在剧情复杂精彩原作基础上, 编导选取三人视点这招更适合电影这载体.
老话说凡事多从不同角度看, 转换视点是很多电影名作的同一选择, 屡试不爽, 形式上有的隐性的, 本片则用显性手法. 特别标出人名, 好看的电影不是看故事, 而是看人物, 人物成形了电影就好看了.
朱芷莹小姐气质中有一种温柔的坚定, 艳光不足的面相被相中做代母也很具说服力, 选角成功影片成功的例子参看新不了情. 有说她不象孕妇, 很多孕妇都不象孕妇的啦, 现实很多少女到小孩生出来才知自己怀孕, 连她妈都没发现; 再说有多少人会全程看一个孕妇怀孕过程, 我倒因有同事有了, 才看到, 并不象电视电影表现那样, 整天用手叉着腰什么的, 一般人被误导, 看太多样式化大肚表演.
张歌神演富二代倒不是第一回, 用上他嚣张小眼神, 肢体紧缩(看他唱歌是这样), 又自大又自卑, 被拒绝的神态, 驾驭这爱情失败者得心应手, 月满轩尼诗男人四十东成西就阿飞正传那一次不是这样.
车婉婉小姐终于再次得到这么好的角色, 98年我成为骨灰级港片影迷就是因为看了她演出的野兽刑警, 她和带病演出的野兽影帝秋生哥的互动, 的火花, 的交流, 戏份虽少仍抢尽风头, 一路有你.夺命金里戏份也很少, 都掩不住锋芒. 而此次她角色有亦舒小姐的自况(她和兄长倪匡都从内地来港), 对她要求绝高, 但她毫无难度地, 轻舟已过万重山, 演的不显山不露水, 又是那样恰如其分…
叶德娴和卢海鹏两位比 巨红姐(惠英红小姐) 更红的主, 叶是靠舒老师和她拍 没有太阳的日子 的关系拉来的, 卢当然因为他是银河护法.
而演车小姐老板的岑建勋(著名制片.演员), 演后来的女医生的刘天兰小姐(著名服装形象指导), 不顾形象演出反派的陈太太应采儿丁小姐(真名姓丁), 演码头夫妻的李欧梵教授(他可不是首次下海), 金像奖多次最佳女配角金燕玲小姐, 对香港电影的影迷来说, 惊喜连连…
演艺学院这班新手科班出身, 美术摄影有板有眼, 容易看到的象, 码头那段, 广角镜, 天高海阔, 蓝天白云, 被浮华铜臭围困的男主慢慢明白女孩的追求所在, 以景抒情, 尽在不言中; 述说哥哥的去世, 镜头只拍着他生前住的小街, 小桥, 藤椅, 睹物思人.
场面调度是妙用视点结构, 关键处女孩向小男友说出最私秘时, 镜头转到远处的车小姐身后, 静静地把秘密再留长一点 (反正观众\猜得到). 写文章一个写法叫侧写, 要突出一个女子的美丽, 不用直写她有多美,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即成语妙用此法. 本片深得此中三味, 男主.律师的眼睛就象宋玉的描画, 女孩就是东家之子.
那天在麦当劳巧遇许鞍华导演, 心跳加速, 不敢上前倾吐仰慕之情, 倒觉得周冠威导演及他一干兄弟姐妹如能再投入许导门下锤炼, 必成大器. (或许他们更属意银河, 但恐不是一条道上的; 珠玉在前已有 关锦\鹏先生, 吕筱华编剧, 张经纬先生, 赵薇小姐…)
回头再说那个植入真是想多了, 这么好看的片子是不怕这个的.
《一个复杂故事》观后感(七):《一个复杂故事》:一个渴望自由的故事
学习电影并不是纸上谈兵的,香港演艺学院作为一所艺术院校是有责任带领学生从学院走到工业当中,结合知识与力量。而《一个复杂故事》就是一部学生与业界联手创造的作品,就题材而言相当吸引,代母、港漂、富人、同志、几者走在一起确实“复杂”。观看近期冒出来的新晋导演,不就是拍低俗、不就是从编剧转到导演的岗位,有些人拍一些浮夸、色情、暴力的作品,欠缺了香港的本位与民情。
同样为新晋导演的刘韵文用一部《过界》讲中港矛盾,而周冠威则用上亦舒的同名原着小说改编一个港漂女生的故事,两者的共通点都涉及内地与香港的关系,而中港矛盾也是近年的热话,在角色设置方面起码是花了心机,并没有脱离实情。在这方面已经是值得鼓励,因为他们没有忽略到本地在发生什么事,《过界》告诉我们什么叫做人权,富人与穷人的经历互相交集,走私孕妇到港产子。而《一个复杂故事》则讲述一个孕妇引起的“涟漪效应”。
小说改编电影并不容易,特别是亦舒的女性视角与笔触,过往杨凡在二十多年前已经拍过《意乱情迷》与《玫瑰的故事》。杨凡的版本相对是偶像派一点,华衣美服、渗透着浪漫的情意,着重美观的。而这部《一个复杂故事》则分上了三段去构建当中人物的感情与交集,相对是比较说书形式的,特别是戏中的前后都用上了旁白去交代主角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个青年作品,这部电影是有不足之处,不过应当少骂而多鼓励,皆因香港电影或者华语电影的未来就是靠这班学生了。过往演艺学院也曾经出品过自家的电影,其中早些年的《咖啡或茶》落得烂尾的收场,自电影节的放映后就消失了。这一次《一个复杂故事》也算是有心有力,起码有大片商与银河映像的支持与协助,始终是第一届的学生,果真是出尽力的,就连院长舒琪先生也出手写剧本就知道当局是有多重视。而第二届学生作品《小学鸡大电影》也拍摄完毕,亦曾经在影展里放映。或者我们可以放长远一点去看看这批毕业生的表现,再批评学院在输出影视人才方面的成果,而不是凭一两部电影就下定论。2013年北影出了个赵薇,她的成功是有先决条件的,就是她的知名度。《一个复杂故事》不同的是这是一个群体的作品,并不只是个人的。
说回电影本身,虽然名为“复杂”,但其实也不太算难明白。故事围绕着一个叫刘雅子的港漂女生,为了哥哥的病而替富人当代母,于是在她身边就上演了一场大龙凤。因为当中的一些事,代孕计划被迫终止,于是她纠结于生育与堕胎的问题上。而过程中,富家子与处理这件事情的女律师不约而同的爱上这名女生,而女生本身也有一个男朋友。代孕计划衍生出来的是法律、爱情、孩子归属与关系的问题。除了表面的问题外,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角力,对钱的看法还有的是真诚\。城市里有那些人真的对自己诚\实,富家子郁彰认为事情可以用钱解决、区律师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价,雅子的同窗男友则认为有什么事可以两个人解决,他是正直的人。而雅子在处理起事情来的态度可谓是模棱两可,一方面是她不知所措,另一方面是每个人的自我需求与满足也不同,还有的始终是孩子父亲与母亲的道德价值。最“复杂”在于我们无法得知孩子真正的父亲是谁,但回到基本步,真的重要吗?
雅子男友罗振明、富家子郁彰、区律师、这三个人都爱雅子,但三人也为爱牺牲,没有任何一个人得到她,但他们都在雅子有需要时保护她。遗憾的是在表达的手法上曝露了不足之处,描述过于表面化。比如说喜欢雅子的人都认为她很特别、有气质,但不知道是演员选角的问题还是别的问题,呈现出来的雅子难免平庸,到底她的性格有那一点让人人见人爱?第二点有点强差人意的是胡乱摆弄着小清新的镜头,文艺电影不一定要装作青春,即使是青春电影也要用得恰当,而在这部电影里用在一个中年男人追少女的画面上则显得格格不入。粗俗一点讲是把郁彰的角色塑造成猥琐佬。整体来说,全片也有一些砂石,从开首的旁白平铺直叙的讲我是谁,还有片尾的告白,都显得俗套。
话虽如此,《一个复杂故事》也比起某些故意夸大、作虚假陈述的电影还值得一看,虽不是完美佳作,但也可以原谅。毕竟,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况且电影至少把故事说得通,同时香港不只需要本地创作的电影,还需要文学,从而达至香港电影的多样化。电影里的雅子渴望自由,其实香港电影的创作也很需要。
文/Dorothy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