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查看格言:《雪莉:现实的愿景》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雪莉:现实的愿景》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雪莉:现实的愿景》影评10篇

《雪莉:现实的愿景》是一部由古斯塔夫·德池执导,Stephanie Cumming / Christoph Bach / Florentin Gro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莉:现实的愿景》影评(一):说是看了一部电影,不如说是看了一场画展

电影的名字叫做《雪莉:现实的愿景》,也有的翻译为《13个雪莉》,因为电影中有13个场景,每一个场景都以Edward Hopper的一幅画作搭建起来,又将画中的女人作为故事主角,进行了十三段讲述。

《雪莉:现实的愿景》影评(二):Visions of reality 的距离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 traveling on the train like live in a dream ... I like to dream on the train :) 期待下次旅行 ??? 没有怎么听懂 上世纪的播音员腔 cuz 英文水平not that good 结尾有被触动到 一个女性的心路历程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我也不想待在一个地方吧 呵呵

《雪莉:现实的愿景》影评(三):十三个雪莉 (HKIFF 2014)

【十三个雪莉】的特别之处,是将画作转化成电影。奥地利导演 Gustav Deutsch 选了美国画家 Edward Hopper 的十三幅油画,幻化成银幕上瑰丽的影像。他又借一位纽约女演员 (Stephanie Cumming 饰) 的故事,串连起这十三幅作品,让观众一窥美国在 1931 到 1963 年间的变迁,期间该国经历了经济大萧条、二次大战、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等。导演在故事中间穿插电台广播,以带出这些历史事件,算是颇为特别的尝试。

欣赏电影时,颇能感受到制作团队的用心。银幕上的影像颜色鲜明,构图独特,十分赏心悦目,无奈进场前对 Edward Hopper 这位画家,或是对美国近代史毫无认识,所以最终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把电影看完 (电影晚上九时四十五分开场~)。栗明白,身为负责任的观众,进场前应该先读读简介,可是,若一出电影要观众看大量资料才能看得懂,这是否合理?如果导演是想介绍美国史的话,这又是否最合适的表达方法?

参考资料:

http://www.hollywoodreporter.com/review/shirley-visions-reality-berlin-review-420118

http://www.cine-vue.com/2013/02/berlin-film-festival-2013-shirley.html

《雪莉:现实的愿景》影评(四):旅馆催眠诗背后的故事

如果把首尾都出现的《Chair Car》(1965) 的场景作为序幕,那么随后的巴黎小旅馆还原《Hotel Room》(1931)的场景就是本片第一个段落。

夜晚抵达这个显然不如预期的小旅馆后,Shirley百无聊赖地用法语念完音乐会的节目单,就拉上窗帘关灯睡觉了。

在黑暗中,她断断续续背了一首法语诗,伴随着旅馆外的车流人声。诗念了一半,11点的钟声敲响了,她就睡着了。

这首《a la faveur de la nuit》,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 Robert Desnos (1900-1945) 创作于1926年的组诗《a la Mysterieuse》中的一首短诗。

原文如下:

a la faveur de la nuit (a la Mysterieuse,1926)

e glisser dans ton ombre a la faveur de la nuit.

uivre tes pas, ton ombre a la fenetre.

Cette ombre a la fenetre c est toi, ce n est pas une autre, c est toi.

#x27;ouvre pas cette fenetre derriere les rideaux de laquelle tu bouges.

Ferme les yeux.

Je voudrais les fermer avec mes levres.

Mais la fenetre s ouvre et le vent,

le vent qui balance bizarrement la flamme et le drapeau entoure ma fuite de son manteau.

La fenetre s ouvre: ce n est pas toi.

Je le savais bien.

因为没有找到中文翻译,就尝试翻译了一下大意(希望 Desnos 不会掀开棺材板- -):

趁着黑夜 (《致一位神秘的女子》,1926)

趁着黑夜滑入你的影子。

跟随你的脚步,你的影子来到窗前。

你从窗前走过,别打开帘后这扇窗。

窗前的影子是你,并非旁人,是你。

闭上你的双眼,

我愿以我的双唇封缄你的双眼。

窗子打开了而后风,

那古怪的介于火焰和旗帜间的风,

环着你外套上我的裂缝而行。

窗子打开了:那不是你,

我非常清楚。

翻译过后真的不能看- -希望能早日找到正经的译文来替换- -

总之,和霍普画作中经常出现的窗户一样,Desnos 的诗中也常常出现眼睛、风景这类和窥视、观看有关的意象,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爱情常常通过高度图像化的诗作呈现在人们眼前,这些诗常常颇具韵律感、用词并不艰深,但是常常让人分不清现实和梦境的界限,情感明明很炽烈,又让人觉得爱人和爱情都很遥远,总是在可以触及的距离之外,好像他永远迷恋着一个窗后的暗影。

创作《a la faveur de la nuit》时,Desnos 正陷入对知名歌手、“蒙帕纳斯知识圈的缪斯” Yvonne George 的单相思,这一组诗,都是他写给心上人的。他们相识于1924年,她是他的星星和窗前那个不可及的影子。Yvonne 酗酒嗑药,Desnos 甚至想办法为她搞到过药物,直到1930年,Yvnonne 死于肺结核时,Desnos 仍然守着这份单恋,陪在她身边。

所以 Desnos 这一阶段的抒情诗中,情感的深切和痛苦、投射对象的遥不可及,在他本人的情感生活中,全都有迹可循。

1931年,Yvonne 离世后的第二年,Desnos 和 Lucie Badoul 结婚。这一年也是霍普创作《Hotel Room》的时间,即电影开头Shirley入住小旅馆的场景。 Lucie Badoul 还有一个昵称,叫做 Youki,日语中“雪”的意思。小雪之所以叫做小雪,是因为为她起这个名字的人,是当时旅居巴黎的日本画家藤田嗣治,也是她在结婚前交往了近十年的情人。认识小雪的时候,藤田已经是有妻子的人了,两人相识第二年,一直穷困潦倒的藤田终于走红,之后小雪也数度成为藤田裸女画的模特,红遍整个巴黎社交圈。

关于藤田嗣治的故事,可以参考同名传记电影↓ 藤田由可以hold住全宇宙所有发型的小田切让出演。

藤田嗣治 (2015)7.22015 / 日本 法国 / 剧情 传记 / 小栗康平 / 小田切让 中谷美纪

在小雪成为 Desnos 夫人之前,三个人还经历了一段混乱而痛苦的三角恋时期,之后藤田决定退出,也有了新的伴侣。Desnos 失去了星星,终于得到了美人鱼,但是小雪的轻率又给了他另一种痛苦。但他依然很长情,即便在二战期间因为表达政治观点被捕,辗转在法国的各个监狱和波兰、德国、捷克的各个集中营之间时,他也一直给小雪写信。

1945年6月8日, Robert Desnos,这个十几岁开始写诗,作品分裂又迷人,爱情总是有缺憾,做过电台节目、写过电影剧本、参加过反法西斯运动的诗人,在捷克的集中营内因为伤寒死去,时年45岁。没有人知道最后一刻,他在想什么。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